隨著職棒回春,愈來愈多的新球迷或是新的老球迷(早期有在看,後來因簽賭或球隊解散而放棄的)進場看球,然而進場看球總是有第一次,就像自助旅行做功課一樣,擁有充足的資訊,可以讓你更輕鬆融入看球的氣氛。
 |
球場人多,氣氛自然就好 |
本篇介紹的桃園國際棒球場是Lamigo桃猿的主場,地點位於房價被炒得很高的桃園青埔,但周圍仍是荒地居多,要坐大眾運輸工具前往除了靠高鐵+小黃或是接駁車(詳情可見
桃猿官網的交通方式),還能靠2017年通車的機場捷運直接抵達(桃園體育園區站),交通相當方便;但若是返程,晚上的球場外是比較黑暗且荒涼的,要多加注意。開車的話,可以停路邊或是下圖標示的停車場位置,
一處是由領航北路、文康路、民權路與洽溪路圍成的區域,入口位於領航北路慢車道(此處的停車場於2018年4月起停止開放),另一處則是由領航北路、文康路、永園路與環溪二街圍成的區域,入口位於文康路。
 |
停車請停紅框的部分,藍框部分2018年4月起已經不開放停車 |
再來是吃東西的問題,球場內其實有相當多的小吃提供(豬血糕、雞米花、雞排、熱狗、蔥抓餅,甚至還有肯德基、必勝客、摩斯和Friday咧),也有啤酒與手搖飲料可以買,當然價格會外頭稍微貴些,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,開賽前是最多人去買的時候,如果不是那麼餓或是有先稍微填過肚子,可以等中場(五局)左右再去買,人會少很多。而球場外除了停車場的地方可能會有攤販外,其他地方是買不到東西吃的,所以如果不想吃球場內的東西,請在進場前的路上自備食物。
 |
有著完整規劃的桃園球場美食街,絕對餓不死你的 |
再來是買票方式,目前分為現場購票與預購兩種,每隊每年合作的預購對象不盡相同,但不外乎是7-11 ibon與全家FamiPort,請自行上官網查詢你要看的主場球隊今年與那家超商合作,以2014至今的 Lamigo為例,就是只能在FamiPort上買,另外FamiPort比ibon好的一點是可以在先在全家購票網站
FamiTicket上先查詢座位或直接線上購買(但要注意,在網站買還是要去全家店面取票,而且會比直接在FamiPort買多一項取票手續費25元)。現場購票與預購兩者各有優缺,現場購得的票上頭會有主隊的設計圖案,看起來比較有收藏價值;而便利商店的票券長相就不用多做解釋了,不過如果要卡好位置,還是得透過超商預購較為穩妥[註1]。此外自從2017年開始Lamigo主場現場購票會比網路購票每張會多50元(除非你是現場刷新光銀行的Lamigo聯名卡),不然若非考慮天候與收藏因素,還是建議在FamiPort或網路買就好。錢難賺啊 =.=

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選位問題了,右圖為球場座位分布圖,桃園的Lamigo主場跟一般球場規則不同,主場(後攻)球隊是安排在三壘側,也就是西區;客場(先攻)球隊則是安排在一壘側的東區。以下各項都以主場西區來做說明,若要坐客隊側請自行對應到相對的東區位置。
不過2014年起,Lamigo已經開始實施全猿主場,也就是東西兩側都會有啦啦隊來帶動,客隊啦啦隊會變成在右外野,所以如果是非Lamigo的客隊球迷不想要身在敵營,想要坐在客隊啦啦隊旁,請買右外野的座位。
如果還看不是很清楚,沒關係,作者跑到一壘側幫你拍了三壘側的實景座位對照圖如下:
- 衝著啦啦隊[註2]來的: 如圖所示,橘色框框為舞台部分,所以第一志願請搶東/西下E區(首選[註3])與D區(但不要太靠D區的出口,以免影響視野),愈前面與愈靠D區與E區間的走道愈好,第二志願是東/西下F區,第三志願東/西下C區大號或G區小號(要閃過G區的出口),一樣是愈前面愈好。如果這兩區都搶不到,其實上層[註4]相對應的東/西上G、H、I、J前排(最好是第一排)也不錯,可以直接從上往下看,距離不會太遠也不會有人擋到你。
- 圖清靜純看球: 上層或是遠離CDEF都不錯。
- 不想被鐵絲網或白色欄杆遮住視線: 不要坐東/西下A到B、東/西上B到E,下層就從第16排以後開始挑,上層就從第6排以後開始挑。
- 若在售票系統裡如果看到好大一塊灰色區域不能選位的地方,基本上就是出入口,如果在西區請不要緊接著坐在它左邊,如果坐在東區請不要緊接著坐在它右邊,否則往本壘看的視野可能會受到影響。
- 怕冷或怕熱: 怕冷坐下層,怕熱坐上層。
- 想撿界外球的: 第一志願是東/西上B到G(本壘後方界外球),再來就是比較靠外野的內野看台(扎實的界外飛球)。
- 怕被雨淋到的: 這也滿重要的,畢竟天有不測風雲。如果挑下層,第18排只要雨不是斜的就不會淋到,但為了保險起見,首選還是第19排以後,而如果你非得買到K區以後,那就要有心理準備後排也沒辦法躲雨了,因為上層看台大約在J區最大號的位置就結束了。如果要挑上層,基本上第六排以後應該都很安全,但要注意上層的遮雨棚大概會結束在L區9號~10號的位置。
PTT的Lamigo桃猿板板友們利用google doc做了一個球場座位視野對照表,立意良好且相當實用,大家可以多多利用,另外本著取之於人、用之於人的心,大家去完球場也記得在你的位子上把照相機對準投手丘照張相,按照
這裡的步驟上傳你的視野照,期待這個對照表會愈來愈豐富!
另外2017下半年還出現了一個有點威的球場全景網站:
桃園球場座位視野圖,雖然無法做到每個座位的實際視野,但可以體驗一下每個區域的前後左右相對位置,也可以多多利用!
最後一個忠告是如果要融入啦啦隊區,記得在球場的商店買對啦啦棒進去敲,會很有趣的。好啦! 快樂地去看球吧~
 |
充滿活力的Lamigirls等著你喔! |
[註1] 啦啦隊熱區(表演舞台正前方)是很熱門的,若有需要,建議一個月前就要去搶。
[註2] 一般來說客隊是不會有所謂的啦啦隊出現,但是傳統的大鼓大旗還是會有。
[註3] E區由於看球方向與啦啦隊是同一方向,可以兩者兼顧。
[註4] 平日上層看台是不開放的,而週末的上層預售票一般要等到下層的預售票賣到一個程度
才會開放預售,但是滿足條件是什麼作者也不知道就是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[福利社]
嗯